• 作者:60.191.238.*
  • 2011/5/11 18:43:13
  • 楼主(阅:14175/回:0)拉登哥走了!

    9·11之后,本·拉登“潜伏”的十年,是美国情报部门和全世界苦心搜寻的十年。十年里,一次次失之交臂,一次次从头再来。十年里,本·拉登“死”了无数次。但那些扑朔迷离的传闻一次次被证伪。那个瘦高个、满脸络腮胡的KB头目依然不断出现在视频、音频中,对美国发出种种威胁。现在,这场“一个国家与一个个体”的对抗终于以本·拉登被击毙而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美国乃至世界,为这场长达10年的追捕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9·11前“致命的犹豫”

    美国1993年就开始追捕本·拉登,此后又因为犹豫不决,或担心情报不准放弃打击

    第一次失之交臂

    美国go-vern-ment追捕本·拉登的行动最早可以追溯到1993年。

    当时的本·拉登,已经大张旗鼓地选练“圣战人员”,密谋一系列KB袭击。当时,一名巴基斯坦人在美国中情局总部的入口处,悍然枪杀了两名雇员后潜逃出境,这名叫卡西的KB分子最终在阿富汗被秘密逮捕。

    中情局顺藤摸瓜,花了近三年的时间,终于查出其幕后黑手就是本·拉登。

    在意识到拉登的潜在威胁后,美国情报部门专门在1996年初就成立了追捕拉登的专案组,代号“亚力克情报站”,内部俗称“曼森家族”。那么,这个专案组追捕本·拉登成绩如何?答案是——失之交臂。

    1998年逃脱导弹攻击

    2005年,为纪念9·11事件4周年,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推出了系列电视片《闪动的红色》。系列片首次披露,美国在9·11事件发生之前,至少有3次机会击毙本·拉登,但都坐失了良机。

    与此同时,美国反对KB袭击全国委员会也透露,从1998年美国驻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使馆被炸到9·11之前的3年内,本·拉登至少有三次出现在美国眼皮底下的机会。

    前美国国防部长科恩在对这个委员会作证时说,“每一次,子弹已经上膛,人员已经待命,但最后又退缩了,原因是有人回答说:我们不能肯定——我们不能完全肯定。”

    第一次机会出现在1998年8月20日,即美国驻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使馆被炸后几天,美国得到情报说,本·拉登正在阿富汗的一个“基地”组织训练营地同其他领导人开会,时任总统克林顿拍板,向这个营地发射了巡航导弹,但这次袭击未能打死本·拉登。

    第二次袭击本·拉登的机会出现在1999年2月初。美国再次得到情报称,本·拉登到了阿富汗赫尔曼得省的狩猎营地访问,并且很明显,他在那里呆了一周以上。追踪小组立即就发现了本·拉丹的踪迹,2月9日,他们锁定了本·拉登的帐篷,并计划于11日发动导弹袭击。

    但白宫却命令中情局不要发动导弹袭击,一是白宫希望掌握更多本·拉登的动向,二来当时某个与美国关系友好的阿拉伯国家的几位王子也出现在打猎队伍中。因为在这些营地附近,停放着一架阿联酋的go-vern-ment飞机。

    第三次机会是在1999年5月。当时有情报说,本·拉登到了坎大哈的某个地方,要呆5天。但中央情报局被告知说,由于对情报来源精确性的怀疑和对伴随袭击可能带来的破坏,因此不能下令进行这样的袭击。

    多次的“犹豫”、“不确定”、“错过”,为本·拉登壮大“基地”组织提供了时间、空间,“致命的犹豫”酿就的苦果世人皆知。2001年9月11日,举世震惊的9·11KB袭击爆发,纽约6座建筑被完全摧毁,超过3千人丧生。

    从望远镜里看着他逃走

    2001年,美国“三角洲行动”在阿富汗山区展开,却因为一次“口角”,让本·拉登逃了。

    9·11第二天,美国沉浸在国殇的悲恸氛围中,布什发表电视讲话,谴责9·11KB袭击事件,并宣布美国将不惜一切代价,团结各国向KB主义宣战。

    美国发全球通缉令

    10月7日,阿富汗战争正式开始。这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对阿富汗盖达组织和塔利班的一场战争,同时也标志着反恐战争的开始。

    同一天,本·拉登通过半岛电视台公开叫板,“我向真主起誓,美国人将永无宁日。”

    2001年11月14日,美国go-vern-ment发出全球通缉令,悬赏2500万美元捉拿本·拉登。通缉令上,对这个全球头号KB分子做出了如下描述:乌萨玛·本·拉登,出生于1957年,沙特阿拉伯人,身高介于1.93至1.98米。体重约73公斤,身材瘦削,发色、眼睛均为棕色,肤色为橄榄色。他是左撇子。”

    美国go-vern-ment声称,本·拉登与美国境内多起KB爆炸案有关,他携带武器,是一个极端危险的人物。在派出大军压境阿富汗的同时,美国go-vern-ment也不吝派出特种部队,展开针对本·拉登的专门行动。

    截获信号确定位置

    针对本·拉登的“三角洲行动”也在这个月开始。

    据可靠情报,中央情报局认定本·拉登及其部属的藏身地点就在阿富汗的托拉博拉山区,美国国防部派出一支名为“三角洲”的特种部队,共50人,抵达这一山区。这支特种部队的指挥官化名为道尔顿·弗里,他率领手下,装上大胡子、换上AK-47,化装成当地人的样子潜入这一山区。

    详细侦察后,弗里制定了两个作战计划,却都遭到军方高层否决,最终只能选择与本·拉登的军队正面对抗。

    第四天,三角洲特种部队取得突破,他们用无线电检验测定设备中途截获了本·拉登与下属联系的通信信号,监听职员通过卫星定位系统锁定了本·拉登的具体位置——这个位置就在一道山梁的后面,距离美军特种部队只有2000米。美国人欣喜若狂。

    轰炸山洞无济于事

    就在进攻马上要发起的时候,弗里手下的特种部队却和与他们共同行动的北方联盟士兵发生了矛盾,错过了进攻的最好时机。当美军特种部队终于发起进攻时,本·拉登却刚刚转移。弗里用高倍望远镜看到远处的山谷里,一伙武装分子正朝一个山洞走去,其中那个穿迷彩服的高个子,就是本·拉登。

    ■ 追杀成本

    美军追杀本·拉登代价惨重

    没有人统计过,在近20年与本·拉登和KB主义的战斗中,美国go-vern-ment究竟花了多少人力、物力、财力。

    赏金超7000万美元

    美国前总统布什承认,这是一场力量极为不对称的战争,一个国家对一个人。虽然本·拉登年疲于奔命,但美国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从2001年起,美国go-vern-ment单单给线人发放的赏金就超过了7000万美元。

    在美国对本·拉登的行动中,动用一系列高科技武器。美军数次动用捕食者无人机,对本·拉登所在的阿富汗山区进行攻击。

    美军士兵死伤惨重

    美国go-vern-ment的一个统计显示,在阿富汗战争中,从2001年到2010年,美国的军事拨款超过4280亿美元,对阿富汗的殖民占领到2010年6月1日已造成7228名美军士兵死伤。随着美国的军事形势受到破坏,白宫增加了驻阿富汗士兵的数量,这同时也增加了美军士兵的死伤人数。奥巴马go-vern-ment最近18个月在阿富汗死伤的士兵人数远远超出过去8年。

    昌硕内荐官网:www.51yotn.com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表言论。